
《几度离歌换新生》以19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浪潮为起点,拉开了一段横跨三十余载的时代悲欢,文艺青年沈砚青怀揣诗稿与理想,在月台汽笛声中与青梅竹马的林素禾挥泪别离,这一别,成了青春里第一声悲怆的离歌。
因家庭出身被下放黄土高原的沈砚青,在窑洞油灯下用冻裂的手指抄写禁书,守护着文化的火种;林素禾则顶替母职走进纺织厂,在机器轰鸣中从懵懂少女炼成技术骨干,却在国企改制浪潮里毅然辞职,从摆地摊到创办服装厂,在改革开放的商海中摸爬滚打。
二十年间,他们被政策调整、家庭责任、人生选择反复拉扯:沈砚青平反后成为最年轻的主编,为照顾病母婉拒南下;林素禾商海初成,却在签约跨国公司时发现对方竟是沈砚青的合作伙伴——重逢的喜悦里藏着陌生,分离的遗憾里裹着牵挂,每一次离别都是命运的重锤,每一次重逢却都在废墟上开出新花。
新世纪钟声敲响时,两鬓微霜的他们在民营书店重逢:他主编的《时代记忆》里夹着她当年织围巾的草图,她捐赠的希望小学图书馆里,回荡着孩子们朗读他诗歌的声音,离歌终成序曲,那些被时代裹挟的颠沛、为生活所迫的妥协,都在彼此照亮下,淬炼出生命的坚韧与新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