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0年的风雪像刀子刮过赵西的脸时,她刚在破庙的草堆上睁开眼——前一秒还在加班的社畜,下一秒就成了脖子上挂着“黑五类”牌子、被婆家踩着尊严赶出村的落魄女人,身边只有三岁的毛致远,小脸冻得发紫,却攥着她单薄的衣角,仰着头奶声奶气:“妈妈,别哭,我们捡垃圾养你!”
这声稚嫩的承诺,成了冰天雪地里唯一的暖,赵西原以为这是绝境,却不知儿子小毛子天生双“慧眼”:别人眼里的破铜烂铁,是他眼里的“宝贝疙瘩”——发黄的旧报纸上,他能指出“抗美援朝”战役的细节;生锈的齿轮里,他拆出能修农具的零件;连巷口臭气熏天的垃圾堆,他都能蹲半天,用小手拨拉着算盘珠,记下“这个铁皮罐三分钱,那个玻璃瓶五分”。
娘俩的“营生”从捡垃圾开始:小毛子蹲在废品站记账,赵西用捡来的碎布缝补旧衣,日子竟慢慢活泛起来,儿子的“童言外交”更绝——对刻薄的婶婶说“这个铁盆能种花,您别扔”,对木讷的叔叔说“这个螺丝能修您家的犁”,竟让邻里们从冷眼旁观成了帮手,而巷口总帮她们推车的退伍军人,起初皱着眉说“捡破烂不是长久之计”,后来却默默送来半袋粮票,教赵西认字,成了母子俩身后最稳的“靠山”。
85集的烟火气里,他们用捡来的废木板搭起小桌,用旧罐头瓶做成煤油灯,在时代的夹缝里,把最苦的日子过出了甜,原来所谓“逆袭”,不过是母子俩在垃圾堆里捡出了希望——那是最坚韧的种子,在风雪里开出了花。